一切改变皆从“直面问题”开始,正视、分析、解决,或者说克服?
【2024年6月30日】
认知觉醒 第一章
对人脑的生理层面剖析,三种大脑:
1.本能脑
2.情绪脑
3.理智脑
我觉得写这个有点儿困难,但我还是要写一下,我想保持一些输出。
对于提出的三种脑,我无从考证,但我觉得很有道理,如果从这个角度入手的话,后面的一切都解释的通了,
例如在生活中,我确实更依靠本能在生活,也很情绪化,用现在的话说叫做情绪不稳定,
造成的后果就是每次发完脾气伤害到一些人,等情绪脑下线了,理智脑就会后悔;
在此之前的我克服办法就是,告诉自己别生气,这么点小事生什么气,甚至也会思考会造成怎么样的后果
但是每次情绪一上头就顾不得这些了,总的来说,克服的比较失败(摊手)
无论个体还是群体,人类的安全感都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拥有的独特优势;或能力,或财富,或权力,或影响力。
在读到第二章第三章的时候,我对以上的经历有了更新的办法,会在今后试试
(为什么我会将第二章和第三章放在一起,因为我觉得耐心和焦虑是有直接关系的,如果拥有充足的耐心,就不会产生过分的焦虑)
在谈到焦虑的时候,真是深有同感,每次想改变都是急于求成的,大量的阅读和改变,给日程表排的满满,本来给自己设定的DDL是为了促使自身产生动力,到头来却成了焦虑的源泉,令人深感疲累。
就错误的对标定位这一点来说,虽然嘴上不说,但内心的确会有和同龄段的成功人士,或者身边统计学进行对比,结果就是真的有压力,从而产生焦虑,但是说和自己比,这个参照物真的太不够明显了,人总是不能看清自己,更何况和自己对比,所以对于这点,我希望在深入阅读后能找到答案;
至于选择焦虑,我个人觉得还好,但非常赞同那句话【摇摆不定是罪浪费时间的行为】尽管每天我在想吃饭吃什么的时候会浪费掉很多时间
环境焦虑我可太有发言权了,每次工作中被指派给我那种极其浪费时间的工作,例如数据整理,我都会觉得无比暴躁,我认为这于我而言根本没有任何意义;
总的来说,读到目前为止,我觉得很有启发,以前从没在人体的硬件角度考虑过为什么会有那些生活现象